

病人絮語
又到寫blog的時間。其實這個星期我本來經已完成一篇,後來覺得寫得實在太「好」,還是留待未來的我再改編一下它吧。星期六的晚上 ,剛剛從繁瑣的工作裏抽身,對於那幾晚又失眠又肚瀉的時光,完全不敢忍痛回首。重點也許不是失眠加上生病,而是隔天早上仍然要上班這個命運,哈哈。...


Book Club見
「你們認為愛是可以學習的嗎?」 我的一個大學朋友這樣問,於是乎我把視線從手裏那本佛洛姆寫的《愛的藝術》移至他的臉上,再到他旁邊的每一個不懂反應的人身上。 我們身處的這間樓上咖啡店,跟大部分樓上咖啡店一樣,與其說它對咖啡有任何講究和追求,不如說它只是一個讓朋友聚腳的地方。在這...


留在香港未算太不堪
最近每天都下雨,黑沉得不像身處香港,但或者象徵層面上其實更像這荒野。轉工三次,一九年開始以來工作似乎沒有多過四個星期,有悠長的假期我卻窮得無能為力去旅行,所以停不了看書,也停不了看戲。一世從未試過如此專注興趣這回事,日子終究令我領悟到以往信仰的相反。...


藝術工作與工作藝術:我們有什麼可能
隨著八月的到來,我剛好在現職畫廊工作了一年,也代表自己已離開大學好一段日子。說來難以置信,我對這份工作竟然從未厭倦,更從來沒有絲毫「明天要上班怎麼辦」的困擾,相反地,我甚至會覺得「明天回去看畫看書太不錯」。 經常都會有很多人問我:到底做畫廊是怎樣的一回事?我總覺得有點難以交...


回顧日本之旅:我的思想讓步有沒有令誰幸福一點
忙著忙著2018年也差不多走了一半,回望在這裡寫下的「文章」好想愈來愈短篇,感覺是自己雖然想法依舊很多、但能夠與別人分享的卻所剩無幾吧? 不過這次難得地我想寫長一點,想詳盡一點(只是comparatively)記錄對上一次去的旅行,雖然已經是一月的事。那時我和男朋友仔在福岡...


或許可以兩個人
覺得今晚必須寫一點什麼,不然就會迷失。今天是農曆初三赤口,與男朋友仔不但沒有吵架,更一起在Netflix上看了一齣命名為《Expedition Happiness》的紀錄片。 它講述一對德國的年輕情侶 (Felix和Selima) 和狗狗 (Rudi)...


生命像在駕駛一部偷回來的車
二零一八年的第一個月忙得算是快樂,Er,好像已經太久沒有在我的Blog打過這麼正面的字句。 還是先交代一下近況(即使可能也沒人在乎,但管它的),Hmmmm,感覺在工作上愈來愈得心應手,多得老細花錢訂閱了兩份藝術界人所周知的英文雜誌和報紙給我看,所以漸漸算是學習到一些描述藝術...


在香港聽My Little Airport是我的非如此不可
最近發生了許多突如其來的事,例如撞上你,令我終於明白「never better」的意思,記得之前曾經上urbandictionary.com查過這句慣用語代表什麼,然後總覺得自己人生不可能真正用得著它。但現在好像可以。 前幾天去了九展聽My Little...


我在英國聽他彈結他
那時他說要一個人去歐洲彈結他,我說好,別人窮盡一輩子也未必做到,但他可以捱著凍吃著麵包跪著走這條路。他說想我聽他彈,我說好,就在終點站等,就在英國等,我會盡力趕上。 我多想有人支撐得起一個夢想。 在外國沒有比香港容易,但如果可以,我陪你。...


用餘下時間談論愛。
自從在新的畫廊做新的工作後,生活開始變得有規律,開始早上九點半會自然醒,開始習慣三點才吃午飯,開始模仿上司聽起英國的Jazz電台⋯⋯雖然不知道這種定型的結果是不是未來的那個自己所願意見到的,但坦白來說,我覺得這已經是想像裡最能被觸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