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香港未算太不堪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5cc79e_238d0a6a4501482480212613cfb159fa~mv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5cc79e_238d0a6a4501482480212613cfb159fa~mv2.jpg)
最近每天都下雨,黑沉得不像身處香港,但或者象徵層面上其實更像這荒野。轉工三次,一九年開始以來工作似乎沒有多過四個星期,有悠長的假期我卻窮得無能為力去旅行,所以停不了看書,也停不了看戲。一世從未試過如此專注興趣這回事,日子終究令我領悟到以往信仰的相反。
從前每逢節日或長假期,旅行都成為我的首要任務。由中二飛倫敦中四飛多倫多開始,我便不能自拔地不斷遊走,身體本能反應不再為任何地方逗留。上年明明有份全職工作,但我也去了六趟旅行,即是說我所有空餘時間都不在港。一直覺得盡可能浪跡天涯是人生最大樂趣,一直覺得嶄新的體驗支撐著我視野的全部,一直不覺得在路上消磨歲月有何不妥。直到今年,生活的輪廓終於蓋過旅行,我卻沒有因而更窒息。
有次讀到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裡面有篇文章提及香港是一個讓人無法停留的城市,例如是沒有咖啡店,沒有讓人坐下來深入討論任何文化的地方。Agreed profoundly,以前深信單憑香港的基調培育不出自由的人。不過現在搬出來住,有了自己的空間,留在香港自閉這一幕變得前所未有的浪漫。
慢下來的步履使我每天都可以看幾個小時書看至少一部電影,每星期也可以去逛幾個畫展聽至少一場音樂會,然後偶然買瓶酒回家喝。逗留,我才能將有意思的想法沉澱並付諸行動。以往的自己總是來去匆匆,沒來得及捉住任何事,或人。
而留在此處的我,感受來得一樣深刻,仍舊會聽得見心臟碎裂的聲音,一切沒有因為我身處香港而有所減弱(困於一個鐵籠內逐變麻目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悲劇)。譬如最近看過McQueen的紀錄片,見他像是用刀一次又一次割開自己幾乎是把靈魂抽乾般創作,每件作品都是他身上的傷口,流血不止。我徹夜難眠,必須馬上報讀一個時裝設計的短期課程來安撫自己,實在不敢形容他對我的震撼力有多重大。又或者有朋友說不如你交個art portfolio去港大,對喔,我不是說要試的嗎,所以我用兩個星期每天由起牀到睡覺都在畫畫。
留在香港,沒有想像中的災難。
甚至,我經歷到一些旅行始終沒能給我的陪伴,和關係。旅行的刺激一步到位,生活的快樂卻深厚長久。不是誰比誰更動人,而是難得糊塗愛上生活,而「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