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旅行邊做設計:努力未必是一種才能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5cc79e_7c322704abfc49c2a3f87a858bc04687~mv2_d_2048_1333_s_2.jpg/v1/fill/w_980,h_638,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5cc79e_7c322704abfc49c2a3f87a858bc04687~mv2_d_2048_1333_s_2.jpg)
在大學延修的那半年,因為一個設計的案子,我逃了兩星期的課,也自己掏錢買了機票飛去台灣。那時,我自以為很熱血,以為夢想只要常常掛在嘴邊就能夠被實現。
那時,我剛剛開始用Workaway,在這個平台上,host會設立專頁介紹自己需要什麼人做怎樣的工作,而volunteer就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聯絡host。提供幫助的人之所以叫volunteer,因為故名思意就是在做「義工」,整個過程不涉及金錢交易,可謂是種另類的旅行方式。有些比較落後的地區可能會收大約每天五美元的捐款,以用作伙食費並維持日常營運,我想這也實在是無可厚非。
我第一次使用Workaway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去了柬蒲寨義教,那是我一輩子也不可能忘記的旅程,再加上當時的host對我無微不至,令我有種「只要你很想很想做一件事,世界是會幫你的」感覺。當時,我和其他老師總是討論著教學,有個澳洲男生甚至自己買了台投影機和螢幕送給那鄉村學校以作播放英語電影之用,我深深被感動。於是,我很相信世界上好人始終比壞人多,我也應該抱有一顆善良的心去面對世界再多的打擊。
第二次用Workaway的時間,我下意識沒有太多顧慮,當我聯繫上在台南的host(他叫Fed,是西班牙人)時,他說他希望找我做餐單的設計,還說會教我滑浪,我二話不說就用所剩無幾的儲蓄訂了機票。我想:哇噻,這也太棒了吧,可以去台灣做設計?只要一想像到我的作品代替自己留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我心裡就有種說不出來的快樂。
怎料,我到步後才真正明白,我的理想和現實其實從來都沒有直接的關係。我還記得那是段颳颱風的日子,我一個人坐在地上聽著雨聲埋首設計。那時我弄傷了腳,傷口有點發炎,我們又住在山上的小屋,出入都依靠Fed的汽車,所以他們去玩的時候我也只能留在所謂的家裡。我們睡的是地板,早餐午餐都自費,我們甚至不能自己決定每日的行程。Fed沒有多無微不至,也沒有多理會我們需要下山買東西吃,只會車我們去他的咖啡廳做清潔。沒有了自由讓人很窒息。
我決定提早離開,可是被Fed罵得狗血淋頭,但我那該死的責任心卻沒有因此而瓦解。即使心裡知道對方都不願意花時間討論餐單,也沒有多重視設計這回事,不過客戶不在乎的進度好像依然是我的義務。於是我還是在趕工,讓本來兩星期才能完成到的事變成一星期內起貨。
臨走的時後,我把設計檔案傳給Fed,但他至今都從來沒有用它。
由於颱風剛結束,火車網絡剛開始恢復通車,有些仍在維修,我在台南排了半天的隊才買到去台北的火車票。路途上聽著馬頔的專輯《孤島》,有點後悔自己如此一廂情願。
到了台北,我住在一位台大的朋友的家,然後有一次他要坐的士出去,我便撘他的順風車。他下車前讓司機載我去下兩個街口,那時雨繼續下。剩下我和司機叔叔的時候,他問我來台灣是不是玩,我說我來幫忙做設計。
他說:「好哇!有自己喜歡的事就應該全力去做!」
我問:「你真的這樣覺得?」
他回答:「那當然!」
我猶疑了一下說:「可是其他人都很反對,而且也沒有人真的想要用我的作品⋯⋯」
他從倒後鏡看了看我,說:「不會啊,設計有什麼不對的啊?來台灣做啊!」
我報以一個微笑,心裡很滾動,不明白怎麼一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比我在乎的人更願意鼓勵自己。可能對他來說只是些普通的閒聊,但我卻感受到台灣人的真摯和直接,起碼連閒聊間他也在提醒我不被認同沒什麼大不了,那些話對我來說是一份重量。
我知道有些事情,沒有說誰比誰更努力就能保證成功;我也明白有些時候,付出和收穫甚至可以是反比。
有個讀拍攝的朋友曾說過:「你知道嗎?努力其實不是一種才能。」 那時我聽不懂,現在也不懂,但我希望自己永遠都不會懂。